新闻动态
再谈记者可以做“网红”吗?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18:18    点击次数:149

文 | 胡炜(新京报传媒研究院)

近日,罗永浩入驻B站,宣布将推出3-5小时的超长视频播客《罗永浩的十字路口》,引发广泛关注。据说,罗永浩此次转型,是看好了视频播客可以更好发挥其“靠嘴吃饭”的优势,进行深度内容输出。

在新媒体时代,传统内容创作者的转型一直备受关注,新京报传媒研究曾在《记者可以做“网红”吗?》一文就记者转型问题进行探讨。

“网红”记者王冰冰报道截图

但是,更多以深度、广度见长的内容,以及具有良好语言文字能力的媒体人,因为短视频的碎片化、浅显化特性,其能力和价值无法获得充分发挥。

如今,视频播客这种新的媒体形式出现,或许可以为更多在内容生产方面具备卓越竞争力的记者,提供开启“网红”之路的绝好机会。

01

媒体入局视频播客

近半年来,中文互联网内容生态正经历一场新变革,继播客、短视频之后,视频播客悄然兴起,越来越多的平台和博主,开始进入这一领域。

陈鲁豫的视频播客节目《陈鲁豫·慢谈》将于8月8日在B站独家上线

《三联生活周刊》是较早进军这一领域的媒体,目前以B站为主阵地的泛文化类播客栏目“Talk三联”,已完全视频化。

“Talk三联”每期时长在30到70分钟之间,内容根植于《三联生活周刊》的封面故事与重大报道。它不是文字的简单视频化,而是通过邀请撰稿记者及嘉宾,以“镜头+对谈”的形式,还原采访现场、挖掘报道背后的故事等,进一步延伸了杂志的深度内容。

“Talk三联”通过发挥专业记者在内容深度的驱动能力、跨学科议题的破圈能力,以高信息密度的叙事结构,兼具深度与广度,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。

如《大学高中化了?》这期内容,通过主创回顾学生访谈、教师对谈、校园跟拍等采访过程,细致呈现了“大学高中化”背后层层传导的结构性焦虑,引发大学管理与学生心态等教育话题的讨论热潮。

跨领域进入视频播客的,还有《是个人物》。

《是个人物》,由“是个人物工作室”出品的一档深度人物访谈节目,《人物》杂志主编张寒担任主持,目前已经更新了8期,主要聚焦于不同背景、经历和人生阶段的个体,探讨生命、成长、死亡与自我实现等深刻议题。

在节目中,张寒访谈过创作出《粉红女郎》的漫画家朱德庸,也对话过在《浪姐》中广受好评的侯佩岑、叶童,还与同为媒体从业者的陈鲁豫有过深度对话。

张寒与陈鲁豫在节目中展开关于成长的深度对话

近日,杨迪的独家视频播客栏目《迪听》也在B站上线。在7月27日播出的首期节目中,杨迪邀请了多年好友刘维,两人从生活糗事聊到各自的兴趣爱好,以及明星台前幕后不为人知的“秘密”爆料。擅长综艺主持的杨迪,在节目中爆梗频出。据介绍,杨迪后续还将邀请更多综艺大咖、明星好友来节目中做客。

杨迪在节目中分享自己干吃蒙脱石散差点导致窒息的经历

02

为什么是“视频播客”

据B站发布的信息显示,目前超过60家的媒体机构、媒体人和播客主加入了视频播客队伍,比如《钛媒体》创始人赵何娟、资深媒体人潘乱(乱翻书播客)、主持人罗毅(罗毅的包罗万友)等。

资深媒体人潘乱在《乱翻书播客》中对话小米设计师

究竟什么是视频播客?媒体人为什么都看好视频播客呢?

有人认为,视频播客只是播客的影像化,其实可没那么简单。视频播客这一新型内容形态,既延续了音频的“伴随性”特征,又打破了对听觉单一通道的依赖,融合了画面、表情、肢体语言、场景道具等视觉元素,可以为深度内容注入更多情感温度与真实质感。

例如,相声演员于谦,其语言功底毋庸置疑,但在其视频播客《多新鲜呐》中,有了视觉细节加持后,对谈内容更具感染力。网友能通过镜头,看到一个更生动立体的老顽童,如何对年轻人的新玩意“谷子”,逐步从陌生到理解,最后入坑的过程。

于谦在视频播客节目中被二次元少女李艺彤安利“谷子”

视频播客的爆发,也

是公众对内容消费升级的必然产物。

在奉行“黄金3秒”法则的短视频内容日益碎片化的今天,用户对有深度的长内容需求出现强劲反弹。而以“深度+视觉化”见长的视频播客,及时地迎合了市场需求。它既保留了传统播客的深度陪伴感和信息密度,又通过视觉元素增强了情感共鸣与沉浸体验,形成差异化竞争力,成为介于短视频的碎片化与长视频的厚重感之间的“第三极”。

喜马拉雅的视频播客栏目《行走的思考》,开播50天播放量就突破1000万;B站Q1视频播客观看时长同比激增270%,用户规模突破4000万……这些都进一步验证了市场对高品质视频播客的旺盛需求。

媒体人在视频播客领域展现出的热情和生产力,还源于他们独特的核心竞争力。

一方面其是资源整合能力,媒体人可以邀请到众多重磅嘉宾,吸引公众关注;另一方面又可以凭借职业生涯练就的议题设置、逻辑论证、节奏把控等能力,确保在较长的时间里,维护好内容密度与观赏性,这是普通创作者难以短期复制的专业壁垒。

《是个人物》的主持人张寒,曾就职于《新京报》深度报道部,具有丰富的人物报道经验。在节目中,张寒展示出将专业积累转化为深度内容的能力,通过真实、细腻的对话,向公众呈现一个个具体而深刻的生命故事,收获广泛好评。

张寒在节目中与侯佩岑深度探讨如何找到自我等话题

03

未来趋势与挑战

当越来越多的用户,为碎片化内容白白消磨了大把时间而感到困扰,开始呼唤深度内容回归时,在内容生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的媒体机构和个人,在视频播客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

随着视频播客的崛起,平台方面也加快布局。不久前,B站推出了《视频播客出圈计划》,公布了视频播客的专项扶持政策,包括在暑期提供10亿级冷启动流量、在北上广杭等多个城市提供免费录制场地等措施。这些类似基础设施的支持,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好转型视频创作,为视频播客内容生产轻量化、专业化提供助力。

当然,在这场深度内容的复兴浪潮中,即便是专业媒体人,也会面临诸多挑战,如内容与形式的适配、产量与质量的平衡、传统媒体思维向视频表达的转化等,都需要在实践中谨慎应对。

在视频播客中,媒体人制胜的关键,在于通过深度叙事与视觉呈现的完美融合,将专业积累转化为“可见的思想”,为用户提供“深度+情绪+成就感”的价值飞跃。唯有如此,更多“网红”记者,才能在收获巨大流量的同时,建立更长久的品牌价值。

校对 | 陈荻雁